2011年6月1号,毛主席的亲孙子、解放军少将毛新宇,特意跑到上海华东医院,去看望一个在那里养病的老人。这位老人名叫李云,那时候已经96岁高龄了,他和毛新宇并不熟悉。所以,当李云老人躺在床上,看到一个穿着解放军军装的人突然出现在眼前,心里头自然是感到特别奇怪和不解。
毛新宇瞧见床上老人一脸惊讶,赶紧握住她的手,直截了当地告诉了她自己是谁,还说明了来这儿的目的和满满的诚意。
我是来感谢您的,多亏了您当年救了我爸和我大伯,就是毛岸青和毛岸英。要不是您,我恐怕都不会出生了。
尽管老人年事已高,但耳朵却出奇地灵光。一听说是毛主席的孙子,他激动得不得了,好一会儿都说不出话来,最后才颤声说:
我心里藏着一个七十多年的秘密,按照规矩,这秘密不能对任何人讲,我也从来没跟人说过。
那时候,毛新宇明白老人家心里的疑问,就拉着老人的手,满怀感激地说:
现在,保密的时间已经过了,您可以讲出来了。
于是,九十六岁的李云,听了毛新宇这句话后,心里总算踏实了,眼里泛着泪光,想起了七十六年前那段被遗忘的,关于在上海寻找毛岸英兄弟俩的秘密经历。
【上海特工成员李云的来历】
这位已经九十六岁高龄的老人家,是当年帮忙找回毛岸英兄弟的中央特科工作人员,名叫李云,他1915年在江苏苏州出生。
李云两岁那年,因为军阀打仗,为了安全,爸妈就带着她搬到了上海。爸爸只能在县城的裁缝店里找活干,赚的钱刚好够家里勉强生活。
不过李云的爸爸思想挺开放,特别看重孩子的教育,就算自己节衣缩食,也要让孩子上学。李云八岁那年,就去了浙江绍兴七县同乡会办的第一小学。在民国时候,女孩子能读书认字,那可是相当了不起的事儿。
那时候,晚清王朝已经垮台,革命的风潮一浪接一浪。李云身边的同学和老师,几乎都被革命的新思想给打动了,她当然也不例外。学校里,老师和同学们都在传播马列主义,而且不少老师还是共产党员呢。在这些老师的共产主义思想熏陶下,李云不仅接纳了马列主义,还立下了要救国救民的大志。
李云十四岁那年,就加入了中国共青团,还被同学们选为了学生会的老大,管着学校里学生的事情。到了第二年,小学一毕业,十五岁的他就去了上海的旦华中学读书,还参加了“党的培训课”。学完之后,他就一头扎进了大革命的浪潮里。后来,通过党组织的介绍,他成了那时候年纪最小的地下党工作人员。
在入党仪式上,上海总工会的领导给李云读了党章中规定的“三条规矩”。
紧紧守住党的机密,不能泄露出去。
站稳自己的脚跟,别动摇。
听从党的指挥和调配
李云深深地记住了党的三条重要规矩,这些规矩成了她一辈子都严格遵守的原则。虽然她年纪不大,但非常守纪律,做起事来既聪明又勇敢,很快就被领导注意到了,后来被安排到周恩来直接管的中央特科工作。
那时候的李云,天天在大街小巷里跑来跑去送消息。国民党的军警特工们,因为她才十五岁,就像现在上初中的孩子,大多不太仔细盘查她,这样一来,她的情报工作也就更容易进行了。
【李云杰出的情报功绩】
顺便说一声,李云在她做情报工作的时候,最大的功绩就是帮江西中央苏区的红军赢得了“第四次反围剿”的胜利。那时候,她和中共闸北区委的领导徐强一起,被派去见了国民党军第80师学兵营的营长惠东升。
那时候,惠东升是国民党那边的一个少将副旅长,他性格正直,还曾经救过蒋介石的命。不过,他对国民党的腐败很不满,心里还挺同情红军的。李云和徐强就抓住了惠东升同情红军这一点,从他那里得到了国民党第四次围攻红军根据地的计划,还有河南全省的军用地图和密码。
那时候,李云和徐强被困在敌人窝里,得知了重要情报,可愁坏了,不知道怎么送出去。幸好李云记性挺好,他赶紧趁着黑夜,用米汤把情报悄悄写在一本老书的背面,那书是线装的。写好之后,他又把这本书藏在棉被里头,跟其他东西混在一起,悄悄带到了上海地下党那里,最后情报就安全送到了党组织手上。
因为李云给中央苏区红军送来了重要的情报,所以红军成功打破了蒋介石的第四次大围攻。
后来,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情报掩护,李云和徐强合伙在上海开了家配钥匙的小店。徐强用了个假名“老金”,当上了店铺的老板,专门负责与同志接头。李云呢,就在店里当小伙计,他借着送钥匙的机会,把情报送到上海的组织里。慢慢地,他俩在情报工作上越来越有默契,感情也越来越好,互相喜欢上了。最后,经过党组织的同意,他们还成了革命夫妻。
不过,到了1931年4月25日,中央特科里管行动的那个科长,也就是真正管事儿的顾顺章,在武汉被抓了,然后他就投了敌。
这一切让上海地下党的工作突然变得形势严峻起来。顾顺章简直可以称为“中共历史上最可怕的背叛者”,因为他一个人知晓了上海中央几乎所有的秘密情报。
就在一夜之间,国民党把上海、武汉、江苏等地的地下党组织给狠狠地打击了,像恽代英、蔡和森、向忠发这些大领导都被抓起来杀了。那个在上海滩很有名气的红队,也就是中央特科的行动队,现在也是处境非常危险。
【接受寻找毛岸英兄弟俩的工作】
因此,中央特科的工作得交给新一批领导来带头了,陈云也打算用上一批顾顺章不了解情况的特工来继续革命任务。
李云同样是陈云那时候提拔的一个人。某天,“红色牧师”董健吾急匆匆地敲响了徐强的家门,进屋后,董健吾一脸严肃,简短地告诉徐强,说毛主席的两个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失踪了。
徐强一听,立马觉得这事情挺严重。那时候,毛主席在江西苏区,已经带着红军大队伍开始长征了,后面国民党军队正紧追不舍呢。按国民党特务那手段,毛主席的两个孩子他们肯定不会放过。万一这俩孩子被特务认出来了,那可就麻烦大了。
董健吾和徐强商量了一下,最后决定让董健吾的妻子李云去找毛岸英两兄弟。考虑到李云是个年轻女同志,由她去找人更不容易被人注意。
晚上,李云一到家,徐强就给她安排了个新活儿:去找两个小男孩,一个大概13岁,另一个差不多11岁。
徐强详细说了说这两个小男孩的长相特点,还特别指出,他们是烈士留下的孩子,必须得把他们找回来。
那时候,李云手头就只有这些线索,她并不知道自己找的孩子,其实就是长征路上咱们党中央的领导人毛主席的孩子。不过,她老公徐强也叮嘱过她,“特特”组织里的事情,不能多打听,只要把自己的活儿干好就行了。
【毛岸英兄弟俩的出走】
为啥董健吾火急火燎地给徐强安排去找毛岸英兄弟的活儿呢?还不是因为毛岸英兄弟从他前妻那儿跑了,流落街头,无家可归,这让他心里头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。
要从董健吾前妻对毛岸英兄弟不好,说他们为啥会流落街头讲起。这事儿得追溯到1929年,那时候我党的重要人物澎湃被抓了,还被害了。澎湃宁死都不说出组织的秘密。所以,地下党就一直帮忙照顾他的家人和孩子。
后来,又有革命英雄牺牲了,地下党的组织就派人去照顾这些英雄留下的孩子。可老是这样一个个地照顾也不是长久之计。所以,上海地下党的头儿周恩来,就让中央特科情报科的“红色牧师”董健吾,利用他的公开身份办了个幼儿园,叫“大同幼稚园”。这也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自己办的幼儿园。
大同幼稚园里,收的都是没了爹娘的革命烈士的娃儿。里头就包括毛主席和他第一任老婆杨开慧生的三个孩子:毛岸英、毛岸青,还有毛岸龙。
1930年11月,杨开慧不幸被捕牺牲,随后毛岸英兄弟几经周折被送到了大同幼稚园。为了他们的安全考虑,兄弟俩都改了姓杨的名字:毛岸英变成了杨永福,毛岸青变成了杨永寿,毛岸龙则变成了杨永泰。
但是,顾顺章变节后,大同幼稚园的情况就变得特别危急。照顾小朋友的保育员被捕了,国民党还老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跑到大同幼稚园去检查。
为了安全起见,地下党决定把烈士的家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。就在这时,五岁的毛岸龙因病离世,于是毛岸英和他的兄弟被托付给了董健吾一家来照看。
那时候,董健吾把新家安在了上海地下党经营的一家叫“松柏斋”的古玩店楼上。董健吾和妻子郑兰芳对毛岸英两兄弟特别关照。毛岸英兄弟俩也很懂事,深得董健吾夫妇的喜爱,他们还亲切地称呼董健吾的妻子郑兰芳为“郑小姐”。
但是,几个月后,“松柏斋”古玩店旁边就是法国巡捕房了。而且董健吾夫妇老是要外出工作,所以照顾毛岸英兄弟俩的活儿就落到了董健吾老岳母的肩上。同时,老岳母还得看管董健吾的第五个孩子,以及刚出生不久的小孙女董霞飞。
董健吾觉得自己一个人照顾毛岸英兄弟俩挺吃力的,所以就决定把他们送到前妻黄慧光那里。虽然董健吾和黄慧光已经分开了,但黄慧光还和他的父母住在一起。另外,董健吾还得养活和前妻生的四个孩子。
那时候,为了让毛岸英兄弟过得更好些,董健吾每个月都会给前妻三十块大洋(要知道,在1930年前后,这些钱能在上海买到差不多20斤白米,可见他出手挺大方)。另外,董健吾还特意告诉黄慧光的四个孩子,为了安全起见,别直呼毛岸英兄弟的大名,叫他们的小名就好。
因为毛岸英兄弟说着一口地道的湖南话,在上海特别显眼。为了不暴露身份,董健吾让前妻黄慧光尽量让孩子们待在家里玩,别送他们去上学闹着玩。学习上的事儿,就让大点的孩子来当小老师教弟弟妹妹了。
黄慧光帮忙照顾了毛岸英兄弟一阵子,但慢慢地,她前夫董健吾也没空常来瞧瞧。黄慧光自己不是党员,就是个普通的家庭主妇,带着四个孩子,还得管两个湖南来的小家伙,这日子过得有多难可想而知,压力大得要命,每天都心惊胆战的,有时候气急了还会动手打孩子。就这么又饿又打的,毛岸英和毛岸青这两个倔脾气的小家伙,在1935年秋天,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。
【毛岸英兄弟俩在上海的流浪日子】
1935年的老上海,贫富差距大得吓人。那边厢,高楼大厦拔地而起,富人们歌舞欢笑;可这边厢,穷人们却挤在又暗又湿的老破屋里,满地污水,臭得要命。为了混口饭吃,老百姓有的卖儿卖女,有的豁出性命去赚那点小钱,日子过得苦不堪言。
那时候,毛岸英和他的兄弟俩在上海漂泊无依,尝尽了这座大城市里穷苦百姓日子的苦头。为了填饱肚子,他俩啥活都愿意接,比如贴小广告、讨饭、捡别人扔的烟头、拾废品、给人抬轿子、推车等等,整天挨饿受冻,还时常挨打受骂。
毛岸英和他的兄弟俩在上海流浪,日子没个定数,后来就去了一家烧饼店帮忙,说是当学徒。但其实呢,也就是烧饼店里雇来的小工。
不过,毛岸英和他的兄弟在卖烧饼的地方打工。那烧饼店的老板牙齿黄得很,大家都叫他“大黄牙”,他人很凶。只要两兄弟稍有差错,就会挨一顿打骂。每天天还没亮,冷清的大街上,毛岸英兄弟就被烧饼店的大黄牙老板揪着耳朵骂醒,然后穿着后跟都磨没了的破鞋,提着个大篮子出门买菜。回来后,他们还得生火烧炉子、刷马桶、倒尿桶。
那时候,毛岸青的任务是照顾大黄牙老板的儿子。那个少爷比毛岸英大三岁,头发梳成小分头,穿着流行的吊带裤和牛皮鞋。他对当学徒的毛岸英兄弟俩,经常挥舞着拳头,不是打就是骂,十分霸道!
这天,烧饼店的店家又欺负毛岸英和他的弟弟,两人实在受不了,便和店家动了手。结果,毛岸英又带着弟弟一块儿逃了出去。
毛岸英和毛岸青两兄弟从烧饼铺逃出来后,跑了一整天,最后在法租界边上,靠近中国地界的一座破庙里,找了个能挡风避雨的地方。他们用旧报纸和稻草搭了个简单的床。接着,毛岸英找人帮忙担保,谋得了一份卖报纸的工作。
后来,毛岸英和他弟弟又当上了卖报纸的小伙计。一大早,毛岸英就去找卖报纸的人拿报纸来卖,弟弟也跟着帮忙。两兄弟不穿鞋袜,跑到大街和广场上,扯着嗓子大声喊卖报纸,就为了赚点零花钱。
在上海卖报纸的角落,有划分好的“地盘”,英租界的报纸不能跑到法租界去卖。起初,毛岸英不晓得这个规矩,结果挨了地头蛇的揍。小毛岸英想着哪儿人多,报纸就好卖,于是到处跑。一下跑到法租界,一下又跑到公共租界,就是想快点多卖点报纸。
那天,毛岸英和他的兄弟在南京大戏院外头卖报纸,结果碰上俩小混混,对他们又打又踢,报纸也被撕得破烂不堪。毛岸英没法子,只能憋着气,赶紧又跑到戏院门口继续卖报纸。
那时候,毛岸英和他的兄弟跟其他在上海流浪的孩子没啥两样,也会去帮拉黄包车的人推车。只要车夫没拉到客人,毛岸英兄弟俩就会立马冲上前去,弯下腰,使出浑身力气,一步一步艰难地把车推上桥。车夫就会从兜里掏出两个铜板来感谢他们。
瞧瞧,毛岸英两兄弟,在国内上初中的年纪,却在十多岁的童年时光里,干起了报童的活儿,捡拾破烂,推着板车,只要能换来一顿饱饭,对他们来说那都是极其渴望的事情。
尽管日子过得很苦,但毛岸英始终没放下学习,每天早起不吃早饭,省下几十铜板(也就是八角大洋),买了本蓝色封面的《学生字典》。他一边翻书一边学习,这本字典他一直随身带着,从苏联到延安,再到山西临县的晋绥边区,后来还带到了山东渤海、河北的西柏坡,最后一直带到了北京。
这段小时候过得不容易的日子,就像毛岸英兄弟看了《三毛流浪记》后说的那样,让人心生感慨。
我和岸青啊,除了没去偷摸东西,也没去给那些资本家当儿子,别的事儿咱们都经历过了。
可以说,那时候的毛岸英兄弟就像咱们熟知的电影角色三毛一样,在上海这个大都市里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。最让人心痛的是,有一天毛岸青在报纸上读到自己的叔叔毛泽覃被杀害的消息,一想到叔叔平日里和蔼的笑容,他气得不行,于是拿起粉笔,在路边的电线杆上愤愤地写了六个大字:
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!
真倒霉,这几个字偏偏被几个法国警察瞧见了,他们二话不说就对毛岸青一顿拳打脚踢。就在这紧急时刻,正在不远处卖报的毛岸英,手里还夹着没卖完的报纸,赶紧冲了过来。这时,小小的毛岸青已经躺在地上,不省人事,鼻子和嘴角都流出了鲜血。
难过的毛岸英紧紧搂着弟弟,路过的下班工人见了也愤愤不平。这时,一个拉黄包车的师傅,把他们兄弟俩送回了破庙。毛岸青虽然醒了过来,但他只是个十岁的孩子,哪里受得了这样的狠手?结果耳朵听力变得很差,脑子也受了伤,留下了永远治不好的病。
【李云成功寻找到毛岸英兄弟】
在上海流浪的毛岸英两兄弟,过了好几个星期都没消息,董健吾后来才得知他们离家出走的事。他心里非常过意不去,只能向上级如实汇报,并安排李云去找这两个大概十一二岁、说话带湖南口音的孩子。
李云一接到任务,就赶紧去找孩子了。她心里明白,这是党中央领导人的孩子,所以得悄悄行动,不能大张旗鼓地找,更不能让国民党特务给盯上了。
那时候,李云在上海的大街小巷跑来跑去,可就是找不到人。她心想,自己是不是找错方向了?后来,她决定把目标放在流浪汉常去的地方,比如火车站、桥底下、破旧庙宇这些,接着就天天守在那里,真是挺不容易的。
有一天,李云来到了老西门城隍庙门口的一家粥店,挑了个门边的座位坐下喝粥,一边瞧着门外跑来跑去的小孩子们。
最终,努力还是有了回报,只见一对穿着破旧的小兄弟站在粥铺门口,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里面。李云瞧着这两个小家伙的年纪和个头,感觉跟徐强跟自己说的挺像。
这时,李云的眼里亮起了一丝希望的光。她便主动给两个孩子各买了一碗粥,借着粥的话题和他们聊了起来。李云问这两个小兄弟姓啥名啥,家在哪里,想从这些聊天里了解了解他们。
不过,让她没想到的是,这对兄弟俩都紧闭着嘴,一句话也不说。这下,李云心里犯起了嘀咕,党组织安排任务时,可没提这两个孩子不会开口啊,难道他们真的是要找的人?
李云拐弯抹角地问老板这两个孩子的情况,可老板却啥也不知道。
为了不丢掉目标,李云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和疑惑都告诉了地下党的领导冯雪峰。冯雪峰对工作特别上心,所以他想尽办法把这两个孩子带到了自己家里。机灵的李云也按照上面的要求行动了起来。
后来,冯雪峰来到了李云的家,亲眼见到了这哥俩。他认认真真地核对了一番,最后确定李云带回来的孩子,正是他一直在找的毛岸英和毛岸青两兄弟。
之后,冯雪峰向毛岸英兄弟坦白了自己是共产党员。这时,毛岸英才放下心来,毫无顾忌,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,源源不断地向党组织说起了自己的经历。其实,毛岸英为了不让人从湖南口音猜出自己的身份,也怕话说多了会出错,所以就让自己和弟弟都假装成了哑巴。
李云靠着自己的努力,让毛岸英兄弟结束了在上海像三毛那样无依无靠、四处流浪的日子。当毛岸英兄弟被找到的喜讯,通过地下党的渠道传到了远在江西的毛主席那里。毛主席听后非常高兴,连声说中央特科和李云帮他找到了孩子,真是他的大救星!
找到毛岸英兄弟后,党中央本想把他们送到延安,但因为国民党封锁得太严,这个计划就搁置了。为了兄弟俩的安全着想,在张学良将军的帮助下,毛岸英和他弟弟从法国转去了苏联。
这样一来,毛岸英和他的兄弟再也不用过童年时的苦日子了,他们在苏联过上了安稳舒服的生活。在苏联期间,毛岸英勤奋读书,成功地从大学毕业,还作为坦克兵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,甚至得到了领袖斯大林的亲自会见。
【李云的贡献】
在这次找亲人的事情里,李云因为表现特别出色,立了大功,所以被调到宋庆龄先生身边,当上了发电报的联络员,继续为党的革命事业和妇女解放到处努力呼吁。
虽然李云是个特工,对于1935年他向党组织上交的任务,他一直守口如瓶。不过,毛主席的后代可没忘了他。
2011年,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少将,也就是毛岸青和邵华的儿子,亲自去看望了当年帮忙找回他两位伯父毛岸英的恩人李云。那时候,李云是在上海唯一还在世的中央特科成员了。不过,这事儿中央有个领导早就悄悄告诉过她了。
“关于中央特科的事情,现在已经过了保密的时间,可以公开说说了。”
这时,李云因为修编党史的需要,就把自己当年的那段经历讲了出来。她还说,要不是上级领导让她讲,她宁愿把这事儿一直藏在心底,到死都不会说,就想带着这个秘密去见马克思。
【结语】
李云这辈子干了很多特工的活儿,经历了很多离奇的事情。她的上司李克农还曾对她说:“你呀,真是个默默无闻的大英雄!”
不过,李云却表示,在情报工作中,还有很多默默奉献、不为人知的人。
没错,情报战线上有很多英雄,他们的名字都没被记住。就像上海特工组织里的冯雪峰、徐强、李云这些人,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英雄,连百科全书里都没提到。
就是这些没留下名字的英雄,创建了新中国,让我们有了现在的生活。2013年,98岁的李云老人离开了我们。他虽然走了,但祖国始终记得那些地下党特工过去的付出。他们的伟大事迹,会一直激励着后人!
#图文创作激励计划#
